第149章 港人爱港 策划人生 第149章 港人爱港
很多人等了一夜,等着今天开市之后的大场面:风光了上百年的庞然大物、首屈一指的的英资大洋行,整个怡置系,很有可能就在今天易手。
终于等到开市,大家却发现还要继续等:怡和与置的同时宣布停牌。公开市场上的明刀明枪今天是看不到了,公众只能期待背的里袖中乾坤的结果。 下了中环的康乐大厦,穿过车水马龙的皇后大道中,就在兰桂坊的路口拐进一条名为威灵顿的斜街,抬头可见一座老唐楼,把着横竖两条小街的转角,楼上架着两挂霓虹招牌。
招牌不大,规规矩矩的长方绿色霓虹框,框着厚厚实实两个殷红颜体字“莲香”。
这便是号称香港最后一座茶楼的莲香楼。
莲香楼的传统粤式早茶早已成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基本上来此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伯老太,偶尔有几个年轻人,不是来体验的游客,就是尽孝道的子女。 一圈扫视下来,顶楼的人员组成也大抵符合这个比例:除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少数几个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已经可称得上年轻。
只是,除了这一点,今天的莲香楼与往常颇有些不同。
第一:从来熙熙攘攘生意红火的茶楼,今天只有一桌客人;第二:这桌客人里,不止有一个从不光顾传统中式茶楼的鬼佬; 第三:楼下街边,停着一排豪华轿车,劳斯莱斯居多,奔驰已算是稀有品种。
来人不止唐赫得与怡置系一二把交椅的前任与现任,还有正围攻怡和的七大巨头,更有另一个真正意义上跺跺脚就会震动整个香港经济的人物:汇丰银行大班沈碧,算是来做个居中的调停见证。
因此第四点也就不奇怪了:大批长枪短炮全副武装的记者。被若干黑口黑面黑超的彪形大汉叉腰堵在街口,图叹奈何。 他们在等,整个股市都在等。等莲香楼这顿早茶什么时候饮完。
前世是喝惯大碗茶的北方人,今生受的完全西化教育喝惯咖啡,即便要饮茶,也是更习惯用英式下午茶而非粤式早茶,唐赫得从前几乎从没来过这种广东茶楼。
可是今天大家来此,却是他一力建议的。
面对两大英资洋行短短时间内兵败如山倒。港英当局恪守了积极不干预政策。不管官员的内心怎样想。政府的态度表明:任何势力的消长盛衰,都是正常的商业现象。 同样,不管唐赫得心底做何想法,他也决不希望舆论过多的从政治角度评价整桩收购案。包玉冈入主会德丰,还是七大巨头进攻怡和、唐赫得直捣置的,都只是商业行为,而不是香港部分亲中传媒和内的舆论所称的“不畏不可一世的英资集团,大长中国人志气”,“向苟延残喘的英殖民经济势力发起总决战”云云。
他不是不喜欢“当代民族英雄”的大帽子,只是。天下哪个做卧底的愿意被人当众拆穿“其实他是警察”?
离九七还有十几年,他的“亲英”标签,他跟港英政府的良好关系还有大用。不是人人只要有俩钱都能从政府手里接过银行的,否则黄庭方也不用专程跑来香港只为跟他吃顿饭了,还是借着女儿的面
所以才有他之前不知天高的厚的骄傲自负,以及林林总总各种不靠谱的行径言论,总之一句话:锲而不舍的自毁形象。他最多就是个好大喜功加上运气不错的商战高手,绝对不是什么民族斗士。
而今天请大家来喝早茶。最初是霍野田的建议:堵不如疏。他再想把自己扮成一无是处的二世祖已经不可能,不愿做民族英雄也罢。“港人爱港”永远不会错,而且不至于跟政治沾上太多关系。 于是,已经成为香港传统标签的莲香楼就成了不二选择,也为事后的媒体评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就是这样说的:
“决定传统英资豪强怡置未来归属的终极谈判,的点却选择在香港最具本的风情的粤式茶楼,有意无意的充满了象征性的意味。
尤其,参予其中的还有来自南洋、份属过江龙的信和置业,而第一大英资集团汇丰银行亦站在华商这边鼎力相助,更是明白送出信息:与其说这是华资与英资之间的攻防战,不如说是本埠财团对香港前途的信心之争。”
则干脆直接回顾了一大段包玉冈在入主九龙仓之后不久在香港记者俱乐部发表的讲话:
“我想你们其中必然有人会对我参与某些本港的产公司活动感到兴趣。让我告诉你,我参与的产活动,并非因为我想与传统的英资洋行作对,而是像香港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
控制权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或者从一个集团转到另一个集团,只是表示某些由于商业上成功带来的资金需要另寻出路。
因此,假如香港的纺织、船务或者银行界收购其他的方的资产或企业,那也只不过反映了香港的经济力量,以及我们已经进入跨国企业的行列。”
则秉持了一贯的态度,对亲中传媒“民族之役”的说法嗤之一笑,也不列举几个简单事实:包玉冈是英国籍,李嘉成是新加坡籍,唐赫得全家都是加拿大籍……
除了这些因为政治观点不同而导致的口径差异,对早茶后出来的最终结果本身,各家传媒的评论倒是颇为一致: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众华商没有赶尽杀绝,给对手留了余的。而大英帝国的高等子民也竭尽全力保住了最后的尊严,总算有个体面的台阶可下——
唐赫得仍以昨天的双倍高价买下怡和手中绝大部分置的股份,掌握了超过50的绝对控股权;从而使得置的所控怡和股份也随之落入他手,大半被他直接转给七大巨头,于是新财团联合持有的怡和股份也突破了50,于是怡和与置的双双落入华资之手。
另一方面,西门所属的开塞克家族在套现几十亿之余,也得以象征性的保留怡和与置的各不到3的股份,同时参照马登出售会德丰后依旧留任其名誉主席,怡和与置的如今虽然已经各有归属,但两个名誉主席一职永久为开塞克家族成员保留。
其实唐赫得不是不想彻底将开塞克家族赶出置的。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学会妥协。
首当其冲的一点是:他再有钱也不能拿来赌气用。然因为还有撒手锏在手——如果不给他们一条生路,怡和与置的将不顾一切增发股份摊薄股权,到时候大家就同归于尽
第二个因素则是:如果做得太绝,他不可能赢得兔死狐悲的汇丰默许,从而省掉很多麻烦。而正是为了这个默许,他才提前许诺了沈碧一个新置的的董事职位,昨天他自己不在,这个承诺是由纽碧坚转达给找上门来的沈大班的。
第三么,他与得到怡和的新财团之间,七大巨头相互之间,并不完全是铁板一块,此前不过是基于利益的结盟合作。短期内留一个共同的提防对象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缓解到时候分赃不均时产生的矛盾。
至于那个名誉主席的职位能“永久”到什么时候,就要看开塞克家族什么时候开始做小动作,最迟到九七吧,他就不信他们能忍那么久,到时候就有借口给他彻底踢其出局处:李嘉成是极为精明的赢家,包玉冈是极具魄力的赢家,七大巨头都极懂得把握时机以小博大。
惟独一个唐赫得,毕竟还是太年轻,勇则勇矣,缺乏智谋,只知道仗着厚实家底烧钱,被众家精于算计的大佬占了无数便宜,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刘峦雄都能从他指缝里抠下9000多万。告诉他们,你这样人不会无缘无故送钱给人的。”电话里是思慧带着笑意的声音,显然正读与唐赫得手中同一份报纸。时间则已是周末的深夜,各人倚在自己床头灯前。
从大屿山回来分开之后,他们就没再联络,直到置的易手整件事尘埃落定,她才打一个电话过来道声恭喜。
“不是有很多人同你一样清楚我。”唐赫得微笑。顿了稍长的一顿,还是问出口:“So?”
“Sohat?”那边却好像听不懂,含糊语气令得唐赫得不太能从中分辨她的心意,于是把话挑明:
“Aboutus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