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黏土


小说:活在明末夹缝中  作者:老妖花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活在明末夹缝中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29055.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浮云散明月找人来
  团圆美满今朝醉
  清浅池塘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
  石桌石凳,清茶浅酒。
  日光正好,风华正茂。
  唐溪东坐在木匠精制的摇椅上,脚边的一炉火烧正旺。
  闭目陶醉,酒意微醺。
  身旁,柳莲清如花美貌,醉韵迷人。
  身前,小倩二八年华年华,歌声清脆。
  歌是后世夜上海的,人是大明小山寨的。
  唯独一股惬意闲适配的上此曲此景。
  柳莲清太冷唱不出歌中的婉转柔情,小倩正好。
  后世这歌早已不为人细听,唯独唐溪东疲惫中偷懒之时,喜欢就着酒意,一个人听着歌静静,驱赶心中的浮躁烦闷。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渴望,得不到那歌声中的纯真少年,也得不到那歌中的恩恩爱爱。
  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毕竟是后世那段不堪回首。
  此刻,在这大明的无名山寨,唐溪东身伴佳人,手握权柄,歌中的一切美满似乎都已不缺。
  当忙碌过后,偶尔的闲情才显得珍贵。
  就像此刻,有人、有酒、还有时间。
  但在小院之外,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忙碌着。
  只是对于甩手掌柜唐溪东来讲,暂时与他无关的。
  这山寨藏了很久的酒,让附身书生的唐溪东上了头,那股热辣的酒气顶着头脑都是晕乎乎的,很久没有尝到酒味的唐溪东,终于过了把嘴瘾。
  可惜好景不长。
  不过休闲了半日时光,唐溪东便又要开始自己的劳碌命。
  山下溪边的炼焦厂,傍晚时分便要开炉了,管事王宝王金两人守在门外等了好久,听到院子里的歌声停了,才敢进门请示。
  这兄弟俩都是实诚人,吃着山寨的饭,干着山寨的事,还发自内心对着唐溪东感激不尽,只怕就要将一身性命交给唐溪东当刀子使了。
  人穷志短,穷怕了,就对眼前宛如世外桃源的山寨充满了全部的感情,谁让这里越来越好,而外面的世界却越来越不留人呢?
  山风吹着,一路被两人扶着下了山,唐溪东才算是醒了酒。
  炼焦炉已经灭了火,拆了封口,一股逼人的炽热烤着人不敢往前。
  唐溪东让人端着木盆,装着溪水从封口一点点向内泼水,直到整个炉子都被水浇过,热气熄了,才派人进去一点一点的把焦炭取出来。
  看着一大块一大块透着小孔的焦炭,借着天色,观察了一番,硬度还不错,成色满意,和后世相比几乎无差。
  唐溪东满意的点点头,身边的王金王宝两兄弟脸上便笑开了花。
  毕竟方法是从后照搬的,除了没办法选择煤料,几乎一样,自然成色也是一般。
  目前来看也只能照着眼前的炼焦炉和炼焦方法办下去了,希望工匠们能够在以后的炼焦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摸索再改进。
  慢慢提高出焦量,减少燃料的浪费。
  “照着这座窑,再派人立十座,按照之前说的,慢慢来,将大家都把手练熟了,烧出的焦炭,在旁边挖个洞,收进窑洞里,存着以后用。”唐溪东指示两兄弟之后,便转身离开了。
  后面的事还有忙。
  出焦了,自然要围上城墙护起来,还要找到造水泥的黏土,矿井也要加快速度抓紧投产。
  造水泥、炼铁炼钢,造枪造炮,造炸药。
  山寨有了工业,就安上了翅膀,也就要起飞了。
  一夜过后,唐溪东便开始寻找水泥用的黏土。
  黏土本来以红黏土最好,可惜这里是黄土高原,只有黄土,田地里的黄土自然不行,含沙量太大,唐溪东要找的是用来烧陶瓷的黏土。
  唐溪东首先找到有过烧瓷经验或者对于陶瓷窑有了解的人,相谈一番之后。
  才了解到,原来这山西,自古便有陶瓷出产,只是大概不如景德镇那些盛产陶瓷的地方出名,自北向南,有大同窑、怀仁窑、浑源窑、平顶窑、平阳窑、霍州窑、河津窑等等。
  这平阳也是一大产瓷之地。
  唐溪东想大概是山西石炭储量不少的原因,造就这陶瓷窑不少。
  既然出陶瓷,自然就有上好黏土。
  再接着询问这附近最近的瓷窑所在,才发现距离落梁山不远。
  这附近最负盛名的窑厂,竟然也是亢家名下,就在距离落梁山三十里外的亢家庄。
  亢家庄便是亢家人的祖地,村中都是亢家旁系。
  亢家最早便是以烧窑出身,只是后来嫡系进了平阳城买卖越做越大,留下来的便是一些旁支亲戚,这些人还替亢家操持着瓷窑。
  既然有窑厂,那便有黏土。
  只要找到亢家烧瓷的黏土,便找齐了造水泥的材料。
  事不宜迟,唐溪东带着五十个连队队员,找了个知情人做向导,便沿着官道向着平阳城进发。
  平阳城,唐溪东去过一趟,只是未曾进城。
  落梁山距离平阳城只有五六十里地,那亢家庄就在落梁山与平阳城中间。
  亢家庄也是坐落在山根,只是地势较之落梁山还是低了不少。
  用了一个半时辰,日头当顶,一行人才赶到亢家庄。
  唐溪东并没有直接上门,而是沿着山脚拐到了山上,随着向导沿着山上小路靠近亢家庄。
  拐过山梁,塘溪东随着向导的手指望去,山脚下,一片屋舍参差坐落,看上去很是安宁。
  亢家庄并不大,只有百多人家,只是背靠山脚,而村前竟然立着一丈高的石墙,看来也有人马防备外人作乱。
  不用向导指点,唐溪东已经看到那还在冒着黑烟的几孔瓷窑,缩在山脚的一个内凹处。
  唐溪东的到来并没有惊动山下的亢家人,整个村落很是安静。
  随从的队员都带着干粮,如今接近正午,唐溪东便让大家先行解决午饭,而他自己则向前靠了一些,趴在山石后打量着山下的村落。
  整个村落一目了然。
  瓷窑并没有看到黏土堆,而且看上去亢家庄的瓷窑生意不是太好,开烧的窑只有两孔。
  唐溪东看了一会儿,忽然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随后带着大家下了山,也不去亢家庄,而是沿着山脚的一条土路一路向南。
  “军师,咱们不去亢家问问?”带队的排长张三石一看唐溪东这是要离开的样子,摸不着头脑的问。
  来找黏土,到了亢家庄却不去打探消息,怎么能找到黏土?
  “你去试试,看亢家人会告诉你黏土在哪里吗?”唐溪东好笑的看着张三石。
  张三石摸了摸脑袋,然后有些丧气,可不是,人家靠着黏土吃饭,怎么可能告诉外人。
  “那?那该咋办?”张三石苦笑着无奈道。
  “你现在不是正走在找黏土的路上吗?”唐溪东摇摇头很无奈的说的。
  这张三石除了有两分悍勇,就是不爱动脑子。
  旁边的向导忽然停下脚步,往自己腿上狠狠拍了一下,大叫一声,恍然大悟道:“哎呀,可不是吗?亢家人既然要烧窑,肯定是要从外面往回运黏土的,可他们又不能明目张胆的从官道上走,所以这条通往亢家庄的小道,肯定就是通往有黏土的地方,你们看这路上的车辙印子,这么深,肯定是运送黏土时压得。”
  “还是军师厉害,一眼就看了出来。”向导一脸敬佩。
  张三石哼了一声,怼了对方一句:“废话,有啥事能难住军师,军师就是神仙,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身边的众人也是连连附和,马屁声不断。
  唐溪东看着都要吵起来的众人,一脸苦笑。
  伸手制止众人,带着大家沿着小道,一路向南走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活在明末夹缝中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29055.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