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风雨人生路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7797.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第三章 客家风味浓厚的好习俗3
12 草坪供拜赏明月
有诗叹曰:
乡村贫困生活苦,中秋之夜食光芋;
草坪供拜赏明月,月明星稀寻七姑。即七仙女
仰头望月在沉思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儿时在村子里,只是到节前的几天,各家各户才从芋头地里挖些芋头回家,刨光皮并用盍子晒好,准备做八月十五晚贡拜月亮的“光芋”。
到了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便忙着把已煲好炒香的“光芋”摆在草坪上,点上三支香,便算是贡拜“月光”了。
这时候,一轮绞洁的圆月高挂碧空,团圆之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真像小说红楼梦诗中所描述的一般: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此时,我们这群小孩子,正聚精会神和好奇地围坐在老人们四周,聆听老人指着天上的月亮和银河及一些“星宿”,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诉说着,一些前辈们一代代留传下来的“嫦娥奔月”下图右这些传奇的故事:
“嫦娥因为偷吃了她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身体变得轻飘飘地飞了起来,飞奔天空中的月宫去了。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异常冰凉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外,就别无他物。你们看月亮上那些阴影便是嫦娥与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白兔”
我们个个都好奇地朝着老人所指的地方,瞪大着眼睛,仰望着天上的月亮,仔细地看个究竟,好像月亮上真的有一棵桂花树和两个人影,真的像极哩
正是:
中秋贫穷吃光芋,仰头望月在沉思;
嫦娥偷丹奔月去,月宫白兔桂花树。
牛郎织女隔江河
后来,老人还指着天上的“银河”,及它两岸的牛郎星座和织女星座,与我们讲述“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隔江河”的那些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此时,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如入仙境一般
最后,还教会我们,唱起那些老掉牙的童谣:
“七姑星,七姐妹,七张高椅七张台”
我长大以后,看了连环画册牛郎织女上图左,才知道当年老人和我们讲的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神话故事的概况: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伴。
有一天,老牛突然说话了,给他出了个“计谋”,要他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七位仙女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于是,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见他忠厚老实,又厌烦天庭上那些枯燥无聊的生活,便羞答答地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于是,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总之,中秋晚上我感觉到特别快乐。此时,人们一年的辛劳,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呀,人间真好”
正是:
天空晴朗繁星多,牛郎织女隔江河;
七夕夜深听悄话,民间故事广传播。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13孩童户外活动多
有诗叹曰:
落水拐呀冬至到,孩童户外活动多;
打尺赶狗窑头鬼,童谣唱后乐呵呵。
冬季活动结成帮
寒冬腊月里的冬至节,正是农村在秋收后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
按时俗,各村子上便放干池塘水捉鱼,捉完鱼后便挖掘塘泥堆晒干后,准备作为明年的耕地肥料。
他们从塘中将捉到鱼和蒜一块砍碎炒好做馅,用糯米粉做皮,包成人们喜欢吃的落水拐。这便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过节的习俗。
此时,天气也渐渐冷了。但是,我们邻近这几个村上的小孩子为了防寒取暖的缘故,户外活动也多起来了:
我们往往喜欢在秋收后且尚未翻犁的稻田上玩起“打尺”,或挖上一个大坑和几个小坑“打狗”算是一种中国式的“高尔夫球”吧。
如果玩累了,饿了,便乘机到人看不见的地方,去偷挖人家的红茹、大茹回来,就在田头地角处挖个“土坑洞”进行煨烤。
每次快将烤好后,便哄叫年纪小一点的小孩子,去远处的溪边送“窑头鬼”。要求他必须看见到“石头浮,火炭沉”时,才能返回来。
这些还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被哄骗去附近的小溪边,按照要求认认真真地等待着,不敢越雷池一步。慢慢地,他们似乎才恍然太悟,知道上当了。
赶回来时,大的小孩子早己把烤得最好的吃了个精光,剩下的尽是些半生不熟者。顿时,弄得大伙哄堂大笑起来
正是:
冬季活动结成帮,打尺赶狗本平常;
哄骗孩童送窑鬼,石浮炭沉全吃光。
夜晚晒场闹热多
每当月亮出来时,或在农闲季节的睛朗的晚上,在村子上的晒场中,大家便兴高采烈地聚在一块儿,开展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
“踢山羊”、“打极乐”、“捉迷藏”、画棋盘走“镬耳棋”、“三棋”、“车棋”、“轮猪麻窝”;女孩子喜欢玩“打石子”、 “踢鸡毛燕”、跳绳
真算是五花八门,样样皆全。
你听,有些小孩童正在那边,相互对背诵一些从大人那里学来的童谣:
“两姐妹, 双踏碓, 踏死鸡麻赖老妹 。阿姐得只比腿,老妹得堆屎 。”
“月光光, 照地方, 马来等, 轿来扛; 扛曼人, 扛老陈, 老陈不在家,扛亲家 ; 亲家无去嫁, 留出来补烂褂。”
“ 冬髻郎, 红氏弗, 阿郎来, 屎掩出。 舅公来, 兜饭出。 外婆来, 担水洗氏弗屁股。”
“ 萤火虫, 点火入山冲。山冲无米煮, 煮泥沙 。无菜吃 ,吃屎巴。无床睡, 睡地下。无被蓬, 蓬棉花。无凳坐, 坐木桠。木桠爆 ,夹出尿。”
那边的禾场边上,还有几个小孩童在“点指童钮”:
“点指童钮,龙门石狗;石狗叮当,牵牛过江;江水曲曲,牵牛落屋;红鸡公,捡秕谷;新布媳妇男女打烂锅头取锅督。”
在龙眼树底下,有两个女孩童在相互数“手指螺”,边数边唱道 :
“ 一螺饱,二螺巧, 三螺拿屎炒, 四螺平平过, 五螺担杂货, 六螺六相公, 七螺生麻疯, 八螺坐大椅, 九螺捡马屎, 十螺足足, 骑马粜谷。”
这些天真烂漫的童谣,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不少。当今天回忆起来时,还倍感亲切。
上述一年中的各个季节,所进行的这些孩童时代的活动,全都是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并且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
我们天真无瑕的孩童时代,大多都是这样过来的呀
正是:
夜晚晒场闹热多,游戏走棋猪麻窝;
打石跳绳鸡毛燕,童谣四起像唱歌。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细看下章。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入PC站:qiuxiaoshuo.com 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
12 草坪供拜赏明月
有诗叹曰:
乡村贫困生活苦,中秋之夜食光芋;
草坪供拜赏明月,月明星稀寻七姑。即七仙女
仰头望月在沉思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儿时在村子里,只是到节前的几天,各家各户才从芋头地里挖些芋头回家,刨光皮并用盍子晒好,准备做八月十五晚贡拜月亮的“光芋”。
到了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便忙着把已煲好炒香的“光芋”摆在草坪上,点上三支香,便算是贡拜“月光”了。
这时候,一轮绞洁的圆月高挂碧空,团圆之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真像小说红楼梦诗中所描述的一般: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此时,我们这群小孩子,正聚精会神和好奇地围坐在老人们四周,聆听老人指着天上的月亮和银河及一些“星宿”,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诉说着,一些前辈们一代代留传下来的“嫦娥奔月”下图右这些传奇的故事:
“嫦娥因为偷吃了她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身体变得轻飘飘地飞了起来,飞奔天空中的月宫去了。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异常冰凉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外,就别无他物。你们看月亮上那些阴影便是嫦娥与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白兔”
我们个个都好奇地朝着老人所指的地方,瞪大着眼睛,仰望着天上的月亮,仔细地看个究竟,好像月亮上真的有一棵桂花树和两个人影,真的像极哩
正是:
中秋贫穷吃光芋,仰头望月在沉思;
嫦娥偷丹奔月去,月宫白兔桂花树。
牛郎织女隔江河
后来,老人还指着天上的“银河”,及它两岸的牛郎星座和织女星座,与我们讲述“七仙女下凡”、“牛郎织女隔江河”的那些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此时,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如入仙境一般
最后,还教会我们,唱起那些老掉牙的童谣:
“七姑星,七姐妹,七张高椅七张台”
我长大以后,看了连环画册牛郎织女上图左,才知道当年老人和我们讲的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神话故事的概况: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伴。
有一天,老牛突然说话了,给他出了个“计谋”,要他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七位仙女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
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于是,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见他忠厚老实,又厌烦天庭上那些枯燥无聊的生活,便羞答答地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于是,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总之,中秋晚上我感觉到特别快乐。此时,人们一年的辛劳,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呀,人间真好”
正是:
天空晴朗繁星多,牛郎织女隔江河;
七夕夜深听悄话,民间故事广传播。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13孩童户外活动多
有诗叹曰:
落水拐呀冬至到,孩童户外活动多;
打尺赶狗窑头鬼,童谣唱后乐呵呵。
冬季活动结成帮
寒冬腊月里的冬至节,正是农村在秋收后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
按时俗,各村子上便放干池塘水捉鱼,捉完鱼后便挖掘塘泥堆晒干后,准备作为明年的耕地肥料。
他们从塘中将捉到鱼和蒜一块砍碎炒好做馅,用糯米粉做皮,包成人们喜欢吃的落水拐。这便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日过节的习俗。
此时,天气也渐渐冷了。但是,我们邻近这几个村上的小孩子为了防寒取暖的缘故,户外活动也多起来了:
我们往往喜欢在秋收后且尚未翻犁的稻田上玩起“打尺”,或挖上一个大坑和几个小坑“打狗”算是一种中国式的“高尔夫球”吧。
如果玩累了,饿了,便乘机到人看不见的地方,去偷挖人家的红茹、大茹回来,就在田头地角处挖个“土坑洞”进行煨烤。
每次快将烤好后,便哄叫年纪小一点的小孩子,去远处的溪边送“窑头鬼”。要求他必须看见到“石头浮,火炭沉”时,才能返回来。
这些还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被哄骗去附近的小溪边,按照要求认认真真地等待着,不敢越雷池一步。慢慢地,他们似乎才恍然太悟,知道上当了。
赶回来时,大的小孩子早己把烤得最好的吃了个精光,剩下的尽是些半生不熟者。顿时,弄得大伙哄堂大笑起来
正是:
冬季活动结成帮,打尺赶狗本平常;
哄骗孩童送窑鬼,石浮炭沉全吃光。
夜晚晒场闹热多
每当月亮出来时,或在农闲季节的睛朗的晚上,在村子上的晒场中,大家便兴高采烈地聚在一块儿,开展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
“踢山羊”、“打极乐”、“捉迷藏”、画棋盘走“镬耳棋”、“三棋”、“车棋”、“轮猪麻窝”;女孩子喜欢玩“打石子”、 “踢鸡毛燕”、跳绳
真算是五花八门,样样皆全。
你听,有些小孩童正在那边,相互对背诵一些从大人那里学来的童谣:
“两姐妹, 双踏碓, 踏死鸡麻赖老妹 。阿姐得只比腿,老妹得堆屎 。”
“月光光, 照地方, 马来等, 轿来扛; 扛曼人, 扛老陈, 老陈不在家,扛亲家 ; 亲家无去嫁, 留出来补烂褂。”
“ 冬髻郎, 红氏弗, 阿郎来, 屎掩出。 舅公来, 兜饭出。 外婆来, 担水洗氏弗屁股。”
“ 萤火虫, 点火入山冲。山冲无米煮, 煮泥沙 。无菜吃 ,吃屎巴。无床睡, 睡地下。无被蓬, 蓬棉花。无凳坐, 坐木桠。木桠爆 ,夹出尿。”
那边的禾场边上,还有几个小孩童在“点指童钮”:
“点指童钮,龙门石狗;石狗叮当,牵牛过江;江水曲曲,牵牛落屋;红鸡公,捡秕谷;新布媳妇男女打烂锅头取锅督。”
在龙眼树底下,有两个女孩童在相互数“手指螺”,边数边唱道 :
“ 一螺饱,二螺巧, 三螺拿屎炒, 四螺平平过, 五螺担杂货, 六螺六相公, 七螺生麻疯, 八螺坐大椅, 九螺捡马屎, 十螺足足, 骑马粜谷。”
这些天真烂漫的童谣,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不少。当今天回忆起来时,还倍感亲切。
上述一年中的各个季节,所进行的这些孩童时代的活动,全都是从大人们那里学来的。并且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
我们天真无瑕的孩童时代,大多都是这样过来的呀
正是:
夜晚晒场闹热多,游戏走棋猪麻窝;
打石跳绳鸡毛燕,童谣四起像唱歌。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细看下章。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入PC站:qiuxiaoshuo.com 手机登陆m.qiuxiaoshuo.com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风雨人生路最新章节 https://www.qiuxiaoshuo.org/read/17797.html ,欢迎收藏!求小说网,有求必应!